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年報
(2017年)
一、學會工作概述
中國食品工業正處于轉型與價值提升期,在“糧食安全是基礎,食品安全是保障,食品健康與營養是終極目標”理念的指導下,學會適時調整工作思路,以“干實事、創新招、強協調、重實效”為理念,在2017年開展了扎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學會注冊的高級會員652人,團體會員單位91家。經本年度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審批,并報中國科協備案的新增分會4個。
主要工作和成果:
1、參與決策咨詢,能力不斷提升。承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29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27篇“食品安全消費提示”項目;參與1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法規的制修訂;歷經3年完成食品科學技術名詞審定主體工作;獲批承擔食品類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工作;食品科學技術學科方向預測及技術路線圖有效推進;完成衛計委“行業組織參與食品安全標準工作指南”編制。
2、有效引領科技與產業創新。召開國際食品安全大會、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方便食品大會,500余家企業、2000余位代表參會,聚焦科技前沿,引領產業創新;與地方食品學會聯手,在福建、韓城、湯陰等召開助力地方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活動;就網絡餐飲食品安全、嬰幼兒配方食品、特醫食品等專題組織20余次專業研討,著力解決科技與產業發展中的難點;通過發布方便食品創新趨勢、開展科技評價,鼓勵及支持行業創新。
3、人才舉薦力度不斷加大。規范、嚴謹地推進兩院院士推選,推薦2位科學家申報創新爭先獎,推薦2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申報中國青年科技獎;成立第三屆青年工作委員會,積極推動青年人才成長;獲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第三屆(2017-2019年度)項目資助,經過嚴格的遴選, 2名青年學者獲項目資助。
4、國際影響力加大,合作縱向深入發展。通過互訪及舉辦國際食品安全大會等研討活動,繼續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ICMSF)、美國食品科技學會(IFT)、AOAC INTERNATIOANL、歐洲衛生工程與設計組織(EHEDG)等國際組織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并為提升中國科學家的話語權而努力。
5、科普工作成為優勢,彰顯主力軍作用。2017年科普工作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全新“食品安全進萬家”科普活動品牌,主推食品安全“四進”活動,從家庭、社區、工廠和校園開展科普落地活動。全年共舉辦規模以上科普活動20余次,出版科普讀物2本,拍攝科普視頻5部,發放科普資料數萬份,線上、線下累計受眾人次達27萬。
6、學會自身建設能力有效提升。完善功能型黨委建設,加強黨的引領作用。體現民主辦會,定期召開理事長辦公會,并在監事會的監督下,全年召開兩次常務理事會、一次理事會,夯實組織工作基礎。
二、組織架構
(一)組織機構。
(二)領導機構
理事長:孟素荷(女)
副理事長:
孫寶國(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周光宏、朱蓓薇(女,中國工程院院士)、邵薇(女)、金征宇、丁鋼強、岳國君(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吳清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李寧(女)、石維忱、謝明勇、路福平
秘書長(兼):邵薇(女)
(三)監事會
監事長:賈志忍
監事:潘迎捷、沈群(女)
(四)分支機構
工作委員會:
學術工作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產業創新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
分會:
黃酒分會、兒童食品分會、檸檬酸分會、酶制劑分會、面制品分會、冷凍與冷藏食品分會、食品添加劑分會、食品機械分會、運動營養食品分會、大豆食品分會、保健食品分會、果蔬加工技術分會、益生菌分會、食品營養與健康分會、食品物流技術分會、食品安全與標準技術分會、非熱加工技術分會、休閑食品加工技術分會、葡萄酒分會
三、黨建工作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與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17年,學會功能型黨委在中國科協社團黨委的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及中央關于群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會議精神,充分發揮功能型黨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工作中扎實推進黨建工作“兩個全覆蓋”,為學會的不斷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加強黨的政治導向與引領作用,決策“三重一大”。
自2016年成立功能型黨委以來,參與學會“三重一大”事項前置審議,發揮政治與組織保障作用。
(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形成磁場效應。
在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中食集團黨委、學會黨委的多重領導下,學會秘書處黨支部的工作也有聲有色。如:學會秘書處黨支部會同其它5家學會黨組織,開展黨建強會——“科技服務民生”湯陰行活動。這是首次組成黨建聯合體,將學會黨建工作與科技服務地方經濟工作相結合。
(四)建立黨委工作原則,發揮黨的組織保障作用。
建立學會功能型黨委工作原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治理學會。學會所有重大事項都需經黨委會集體討論后作出決定,黨委委員再根據集體決定與分工,各自履行職責。注意發揮黨員理事的主動性,使之真正“理事”,成為學會工作的中堅力量。
四、學會的主要工作
(一)智庫及決策咨詢
學會團結廣大科技工作者,目前學會會員中包括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為:學會顧問,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研究員、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研究員;名譽副理事長:江南大學校長陳堅教授;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教授、大連工業大學朱蓓薇教授、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首席科學家岳國君教授、廣東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吳清平研究員。
學會連續四年作為主要牽頭單位參與工信部組織編寫、完成《食品工業發展報告》(2016年度),內容涵蓋我國食品工業十五大行業的年度發展狀況。
承接中國科協“食品科學技術學科方向預測及技術路線圖”項目。從國家視角,以科技界共識制定出可以影響食品工業未來若干年發展的學科方向預測和技術路線圖,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科技與產業的有機對接。
繼續承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食品安全風險解析”和“食品安全消費提示”項目。全年共計完成29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27篇“食品安全消費提示”,以科技界共識筑牢了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科學基礎。
通過科技部“新常態下推進農村產業技術創新的對策研究”項目驗收,最終形成總報告1份,向部級國家管理部門提供政策建議2份,學術論文1篇。并參與承接科技部“科技創新保障糧食安全與食品質量安全重大戰略問題研究”項目。
承接國家衛生計生委“行業組織參與食品安全標準工作指南”項目,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對學/協會等行業組織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進行有效指導。
有效參與1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二)學術交流
1、主要國際學術會議
學會及分支機構全年共舉辦國際會議5個,提交學術交流論文近800篇,形成論文摘要集1本。包括:
4月20-21日,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主辦以“食品安全與健康并行”為主題的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會議設11個大會權威報告、8大專題會議、2場中外企業家高峰對話,2次內部溝通會等內容,500余位學者參會交流。
5月24-26日,在呼和浩特召開第十二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共同在會上分享了益生菌與腸道微生態、益生菌與疾病預防,以及益生菌功能性研究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會議提交論文摘要77篇,張貼論文28篇。
9月22日,在沈陽組織召開了以“乳企注冊與產業健康”為主題的第四屆中荷乳品產業鏈安全研討會。由學會與荷蘭乳品協會共同主辦,來自中荷兩國的10余位專家與100余位參會學者共議行業發展與如何進一步推進中荷乳品的交流與溝通,共同提高生產效率與安全水平,以提升乳品消費信心。
11月8-9日,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第十四屆年會暨第九屆中美食品業高層論壇,會議聚集了食品科技院所及百余家企業的近2000位學者。大會設置1場大會報告(含4個權威報告)、5個論壇、9個研討會、4個技術專題、1個培訓班、2個獎項頒發、1個倡議,會議共收錄論文621篇,張貼論文163篇。
2、主要國內學術會議
2017年,學會及分支機構共舉辦年會、研討會、報告會、論壇等國內學術活動20余次。
3月,學會面制品分會在河南省新鄉市舉辦掛面行業研討會,冷凍與冷藏食品分會在上海召開2017年冷凍食品行業發展研討會;7月,在北京召開食品添加劑分會2017年工作會??偨Y三大行業2016年的發展情況及問題并商討2017年工作規劃。
4月9-10日,學會首次與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017中國(吳忠)西部特色食品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響應“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推動中國西部特色食品產業發展新模式。包括兩位工程院院士在內的15位食品科技界權威專家與近300位食品企業相關負責人參會。
8月25-26日,由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食品科學青年論壇在上海市召開。設置7個權威報告,7個專題,9個分會場,包括76位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及其他青年學者進行學術報告,涵蓋了食品生物化學、食品營養與健康等領域,展示了當前食品科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來自全國16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500名青年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
8月19日,學會與陜西省韓城市人民政府再次聯手主辦2017第二屆中國·韓城國際花椒節暨“一帶一路”雙椒論壇,論壇由來自中國、美國、越南等不同國家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與150余位學者參會,探討“一帶一路”政策下雙椒產業的發展,內容涉及花椒與胡椒雙椒產業的發展及相關科技問題。
9月15-16日,學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以“創新與變革”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共議方便食品的健康轉型和行業價值鏈的提升。針對行業焦點和熱點,大會分設4個專題。近600位參會人員,并引發人民日報、新華社等近千家媒體關注。
11月29-30日,由學會、湯陰縣人民政府與中國經濟網聯合主辦,在河南省安陽市組織召開創新驅動助力地方食品產業發展研討會。與會專家就食品產業園區規劃和健康中國與食品產業發展等問題與200余位與會代表進行了分享,對接地方經濟成長和企業發展中的需求,并提出相關解決方案。
(三)科普活動
2017年,學會共舉辦規模以上科普活動20余次,通過網絡宣傳與現場活動等方式發布、展示科普讀物若干次。
1月6日,學會第六次舉辦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邀請權威專家對2016 年食品安全的8個熱點話題予以科學解讀,對輿情話題趨勢進行了回顧分析。并首次將受邀解讀專家的研究范圍由食品科學及相關領域,拓展至營養界和法學界。同期發布2016年食品安全十大謠言。
5月22日,學會參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辦的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7月1日,學會承辦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中國科協主題日活動,首次以“食品安全進家庭、進工廠、進社區、進校園”來實現“食品安全進萬家”的主題。
9月14-18日,學會參與2017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搭建“‘舌尖’上的健康”公眾展區,并獲得2017年全國科普日主場優秀活動的表彰。
此外,學會與主流媒體合作,拍攝科普短片、視頻。與央視科教頻道合作,拍攝科普片2部;與光明網合作錄制《食品安全大咖談》節目3期。
(四)國際交流與合作
2017年,學會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加大,合作縱向深入發展。
3月20日,學會與美國食品科技學會(IFT)執行副主席Christie Tarantino-Dean、前主席Herbert Stone等在上海針對本年度的合作事項進行了磋商,并簽署相關合作協議。6月24-29日,由學會組織中國代表團赴美國參加IFT年會,并首次選拔中國學生赴美國參加IFT學生活動。
4月18-21日,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高層代表團來京參加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并召開“全球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會議”,總結往屆會議的成功經驗,形成對后期工作的思考和借鑒;與國際同行在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等方面進行深度溝通;向國際社會宣傳我國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項進步,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展示“中國方案”。
自4月學會與AOAC INTERNATIOANL簽署合作備忘錄之后,5月,AOAC INTERNATIOANL候任主席DeAnn Benesh女士等一行訪問學會,7月,學會名譽副理事長劉秀梅研究員參加AOAC董事會會議,雙方一致認為將共同致力于AOAC檢測方法在中國的實踐以及與我國相關標準的融合。
12月3-7日,學會組織代表團對新西蘭進行了參觀訪問。期間,召開了“中新乳制品安全研討會”,針對兩國乳品的相關標準、研究進展以及貿易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
學會繼續通過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項目的開展,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重大戰略部署。2017年,結合行業特點及工作計劃,繼續推動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福建省、四川省德陽市、河北省保定市、山東省泰安市、河南省濮陽市等科協領導到訪學會,針對地方食品產業現狀及合作開展的服務工作進行了探討。
同時,學會還與陜西省韓城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湯陰縣人民政府共同建立食品安全與健康專家工作站。
(六)表彰獎勵
2017年,學會規范有序地推進兩院院士推薦、創新爭優獎推薦及中國青年科技獎的推薦工作;嚴格做好學會科技創新獎的評審工作。
成功推薦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胡小松教授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出11位優秀科學家和企業家及食品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專家組群體獲“2017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突出貢獻獎”;評選出14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和企業家榮獲“2017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杰出青年獎”;評選出22篇優秀論文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優秀論文獎”。
(七)人才培養
學會獲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第三屆(2017-2019年度)項目資助,經過嚴格的遴選工作流程,最終2名32歲以下的青年學者獲項目資助。
2017年,學會舉辦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3次,參加培訓人數500余人次。4月19日,于北京舉辦微生物檢驗在確保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培訓班,為監管部門及行業不同崗位近百名科技工作者提供具有國際視角的專業培訓。10月11-13日,與歐洲衛生工程與設計組織(EHEDG)在北京聯合舉辦EHEDG歐洲衛生工程與設計組織2017年培訓班,重點聚焦于食品安全的難點——食品企業工廠衛生設計與設備清洗技術等方面。11月7日,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辦2017年度食品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培訓班,針對專業申請、自評和認證工作中的典型和共性問題進行梳理和培訓。
五、會員服務
學會科普與會員管理部負責會員的發展與服務。2017年,為有效服務會員,根據中國科協要求,重新梳理了會員名單。同時,在理事會、監事會的大力支持下,年度會費收繳率大幅提升。
針對會員的服務,除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年會、益生菌健康與國際研討會、方便食品大會等重要會議為會員提供優惠注冊外,還向高級會員、單位會員免費發放《中國食品學報》和各類學會出版刊物及《食品工業發展報告》(2016年度)。同時,面向會員的工作還包括開展中國科協食品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水平評價、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參與中國科協及相關單位的推薦及報獎工作、科技成果評價及技術咨詢等活動。面向單位會員還開展了科普教育基地的申請。
六、學術期刊
學會主辦的中文學術期刊為《中國食品學報》,是代表我國現代食品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在業界形成重要影響的學術類期刊。它目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收錄期刊,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期刊;美國《工程索引》(EI)收錄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期刊,英國《食品科學與技術文摘》(FSTA)收錄期刊,荷蘭《文摘與引文數據庫》(Scopus)收錄期刊。曾連續兩次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2013-2014年度,2015-2017年度)》資助;承擔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領跑者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平臺(F5000)”項目。
與中國食品工業(集團)公司共同主辦技術類期刊《中外食品》,指導行業變革與未來發展。讀者群面向相關政府部門、食品行業組織、食品企業和專家學者等權威人士。
七、組織建設
作為2015年-2017年中國科協“學會創新和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優秀科技社團建設項目單位”,學會深刻認識到加強自身建設是實施工作的有力保障。在理事會的領導下,在監事會的監督下,學會秘書處傳承老一代學會人忠誠奉獻的科學基因,在“有為方有位”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優化團隊結構。倡導務實、高效、創新、規范的工作作風,強化為會員服務的意識。2017年,秘書處新增具研究生學歷的工作人員2人,黨員人數占71%。
年內召開一次理事會、兩次常務理事會,確?!懊裰鬓k會”的目標。同時,通過組織工作會、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和專業技術人員水平評價等工作,與分支機構、地方學會實現聯動與交叉。
八、財務報告
本年度學會總收入2422.26萬元,其中會費收入48.10萬元,業務收入2374.16萬元??傊С?191.12萬元,其中業務活動成本及管理費用2179.07萬元,稅金12.05萬元。
九、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北三街6號輕苑大廈三層
郵箱:cifst@vip.126.com
十、大事記
(一)食品安全與公眾科普
1、1月6日,學會主辦“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邀請國內食品科學界的權威專家對2016年國內外食品安全熱點逐一進行了科學解讀。持續6年的努力,使媒體對食品安全的認知水平大幅提升,我國食品安全的輿情環境有所好轉。
2、3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在北京召開《食品工業發展報告(2016年度)》編寫啟動會,學會作為編寫牽頭單位,在會上介紹了報告的編寫框架(征求意見稿)。經過連續四年的積累,報告已初現自身的品牌效應。
3、3月8日,由經濟日報主辦,學會與中國經濟網及中國食品報共同承辦的“2017兩會議食廳”在北京舉辦。
4、3月17日、5月9日和11月8日,學會組織食品行業專家召開食品科學技術學科方向預測及技術路線圖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作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科技與產業”的有機結合。
5、3月和6月,學會在北京組織專家召開兩次“食品安全風險解析專家研討會”,以科技界的共識筑牢了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科學基礎。
6、2017年學會積極參與了三場科普主題日活動,分別為:(1)5月參與食藥總局主辦的“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2)7月承辦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中國科協主題日活動;(3)9月參與2017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并獲得2017年全國科普日主場優秀活動的表彰。
(二)學術交流
1、依托科技優勢,助推地方經濟成長和企業發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分別于4月在吳忠市召開“2017中國(吳忠)西部特色食品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8月在陜西韓城召開“2017第二屆中國·韓城國際花椒節”、11月在安陽市召開“創新驅動助力地方食品產業發展研討會”。
2、4月19日,學會聯合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在北京舉辦“微生物檢驗在確保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培訓班。
3、4月20-21日,由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主辦的“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共聚集來自國內外500余位嘉賓參會。8年的積累,已聚集起強大的、跨學科、跨部門的專家陣容。在夯實中國食品安全科學基石的重要歷史階段,充分完成了科技界的使命和目標。
4、5月24-26日,由學會主辦,學會益生菌分會和內蒙古農業大學承辦的“第12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辦。本次會議引導產業界轉變理念,有效、務實地推進企業的健康轉型。
5、6月15-18日,由學會、福建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臺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主辦的“2017海峽科技專家論壇分會場——海峽兩岸食品健康研討會”在福建省晉江市召開。
6、7月13日,由學會主辦的“特醫食品科學與發展研討會”在四川成都舉行。
7、9月15-16日,學會在北京召開以“創新與變革”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暨方便食品展”,共議方便食品的健康轉型和行業價值鏈的提升。近800余位政府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科技界和企業的精英參會,會議受到千家媒體的關注,體現了學會在方便食品領域強大的影響力。
8、9月20-22日,由學會、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聯合主辦,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奧地利國家技術研究院等協辦的“2017年食品真實性與溯源技術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
9、9月22日,由學會、荷蘭乳業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荷乳品產業鏈安全研討會”在沈陽召開。
10、10月11-13日,學會與歐洲衛生工程與設計組織(EHEDG)在北京聯合舉辦“EHEDG歐洲衛生工程與設計組織2017年培訓班”。
11、11月7日,2017年度食品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培訓班在無錫舉行。
12、11月8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四屆年會暨第九屆中美食品業高層論壇”在無錫召開,會議聚集2000余位代表參會。開幕式上,學會為科技創新獎——突出貢獻獎、杰出青年獎及優秀論文獎獲獎者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由學會發起的“國民營養健康——食品界在行動”倡議,在年會開幕式上舉行了宣言儀式。
(三)國際交流與互訪
1、3月20日,IFT執行副主席Christie Tarantino-Dean、前主席Herbert Stone教授、副主席Eric Schneider等一行抵達上海,同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授、名譽副理事長饒平凡教授等舉行會談。
2、4月18-21日,國際食品科技聯盟高層代表團一行來京訪問并商討下一步合作事宜。
3、5月22日,AOAC International候任主席DeAnn Benesh女士等一行訪問了學會。
4、6月24-29日,學會組團赴美參加IFT年會。
5、12月3-7日,由學會組織的代表團對新西蘭進行了參觀訪問。在新西蘭食品安全與科學研究中心,代表團與中心領導和專家舉行了會談。
(四)行業創新與標準
1、1月16日,由學會主辦的“2016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科技基金——恒天然乳制品研究基金評審會”在北京舉行,并于8月10日舉行了中期匯報會。
2、3月,學會主辦的4項全國學生創新大賽(杜邦營養與健康杯、李錦記杯、盼盼食品杯、康師傅杯)正式啟動,全國50余所食品高校的千余名學生積極參與,大賽激發了食品專業學生的創意和靈感,為培養未來食品科技專業人才提供有力支撐與實踐舞臺。
3、4月20日,在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召開期間,學會與雅培簽署協議共同設立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科技基金——雅培食品營養與安全專項科研基金”,并于5月10日在北京舉行了評審會,于8月2-3日舉行了啟動會與開題會。
4、5月24日,學會組織專家及行業代表于呼和浩特召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菌種》標準工作組第二次會議。
5、6月8-9日,學會組織專家赴河南考察調味面制品行業。為調味面制品行業標準的順利制定打下基礎。8月2日、9月14日,組織《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調味面制品》專家起草組分別于鄭州、北京召開標準制定工作第四、五次會議。
6、7月12日,由學會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發起的“黃酒與人體腸道微生態健康作用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7、8月11日、9月14日,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和學會三家單位組成的修訂項目工作組在北京召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速凍面米制品》標準修訂工作組會議。
8、8月25日,由學會與美團點評集團共同主辦的“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產業環?!称?、餐飲包裝環保與創新應用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9、8月29日,由學會主辦的“國內外益生菌類產品法規標準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10、8月31日,由學會主辦的“2017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科技基金——科拓恒通益生菌科研青年基金評審會”在北京舉辦。
11、9 月19 日,由學會、餓了么、百度外賣共同舉辦的“外賣食品包裝安全與環保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五)出版
1、1-12月,學會出版《中國食品學報》12期、《中外食品》18期、《會員通訊》4期。
2、7月1日,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將前三年的工作進行整理,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合作出版了《食品安全風險解析(2014-2017)》、《食品安全消費提示(2015-2016)》和《食品安全消費提示(2016-2017)》三本匯編。
3、7月,學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組織編寫的《食品工業發展報告(2016年度)》正式出版發行。
4、9月,中國科協科普部與學會共同組織編寫的科普讀本《有關食品的謠言與真相——方便面》正式出版。
5、10月,中國科協科普部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組織編寫科普讀本《探索乳制品的奧秘》。
(六)分支機構主要工作
1、2月21日,學會在北京召開2017年分支機構工作會議。
2、3月3日,學會面制品分會在河南省新鄉市舉辦掛面行業研討會。
3、3月20日,由學會冷凍與冷藏食品分會主辦的“2017年冷凍食品行業發展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4、3月21日,由學會休閑食品加工技術分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休閑食品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四川成都成功召開。
5、3月25日,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在上海召開第三屆委員會換屆選舉會議,并于8月25-26日在上海召開“第三屆中國食品科學青年論壇”,12月22日在哈爾濱召開三屆二次全體會議。
6、9月23日,由吉林農業大學、吉林省食品學會主辦的“全國食品營養與健康學術交流與產業發展論壇暨第十四屆全國地方食品學會工作交流會”在長春召開。
7、10月26-27日,由學會大豆食品分會主辦的“2017豆基蛋白飲品及發酵營養技術升級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
8、10月26-27日,由學會果蔬加工技術分會主辦的以“營養健康、創新發展、智能制造”為主題的“2017年第十一屆果蔬加工產業與學科發展研討會”在??谂e行。
9、11月1-3日,由學會休閑食品加工技術分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休閑食品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
10、11月7-8日,學會黃酒分會在無錫召開“黃酒分會2017年會暨傳統發酵食品產業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技術論壇”。
11、12月18日,由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和學會食品機械分會聯合主辦的“食品機械分會第七屆年會暨第七屆亞洲食品裝備論壇”在江蘇淮安召開。
(七)其他
1、2月25日,學會在廣州召開六屆一次理事長辦公會。
2、4月20日,在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召開期間,學會與湯陰縣人民政府、陜西省韓城市人民政府共建食品安全與健康“專家工作站”。
3、5月27日,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胡小松教授,學會理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研究員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稱號。
4、6月,中國工程教育專業協會批準成立“食品類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委員會”,學會具體承擔委員會秘書處的日常工作。7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回函確認:將食品類專業認證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學會。
5、7月19日,學會在北京召開六屆二次常務理事會。
6、7月19日,食品科學技術名詞定稿會在北京召開。
7、9月6日,學會參加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第三屆(2017-2019年度)項目答辯評審會并順利通過答辯獲得項目資助。
8、9月14日,“第十七屆方便食品大會暨方便食品展”開幕前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京召開“青年企業家峰會”。
9、11月7日,學會在無錫召開六屆二次理事會、六屆三次常務理事會。
9、11月7日,學會第十屆研究生論壇暨2017年中美大學生創新競賽決賽在無錫成功舉辦。
10、11月23日,由學會主辦的“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017-2019年度)項目”遴選評議會在北京舉行。
11、12月14日,“食品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委員會2017年第二次工作會”在海南大學食品學院召開。
12、12月26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京召開“2017年度中國科協食品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水平評價終審會”。